郑万富,男,汉族,1985年6月出生,200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郎溪县梅渚镇周家村党总支书记。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郑万富同志主动担当作为,挑起乡村振兴的大梁,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个个感人的奋斗故事。周家村曾先后获得“宣城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县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一线表现突出的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个人曾获郎溪县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县综治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致力当好“领头羊” 全力施为建强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就是村里发展的源动力。”这是郑万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似平实,却很有哲理。
2016年,郑万富当选为周家村党总支书记,为扭转该村长期以来党组织涣散,村级集体经济长期处于负数状态这一不利局面,郑万富立即着手整顿,全力施为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创新“135”红色引领行动党建品牌,即用好“党小组网格化联系服务群众”载体,坚持“主题党日、红黄榜、党员量化积分”三项制度,设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类党员责任岗位,通过工作力量聚合、群众关系融合、资金资源整合,实现了党组织作用发挥与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为周家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郑万富结合村情建立“1+1+1”支部联建思路,即班子队伍一起抓、思想观念一起带、脱贫攻坚一起干,让农村基层党组织站到“前台”,居于脱贫攻坚“第一线”。通过产业谋划和引导,整合项目资源和资金,扭住村党组织连接农民这个根本链条,走出了一条“党支部+扶贫基地+致富能人+党员+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新路子,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余元。
致力铺宽“产业路” 主动作为彰显责任担当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让周家村这个古老水乡的发展与“胥河”(现为“芜申运河”)联系在一起,刚刚上任不久的郑万富通过反复的思考琢磨、走访调研,走出一条特色的“水+产业发展之路”。2016年班子人员调整后,村两委成员在党总支书记郑万富的带领下,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村集体所属资产进行全面的核实清查,结合发包租赁合同清理整改台账,对未利用未产生经济效益的沉睡资产资源查明原因,建立村集体资源资产档案,以前的“糊涂账”变成了“明白账”,进一步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理清了“家产”,还需谋出路。郑万富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分析了周家村的整体情况,认为因地制宜是关键,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做大做活“水”文章。在核实清查、重新发包村集体资产的基础上,投资195.43万元建成郎溪县十大产业基地之一的青虾养殖基地,投资88.8万元入股“园区+”项目,投资90余万元建成周家村青虾交易服务中心。通过成立青虾养殖合作社,实行标准化养殖、统一销售,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5万余元,还直接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2019年,又成立了为定埠港物流园提供配套服务的劳务公司,充分解决了村里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2019年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50万元。2020年,依托“港口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探索成立码头仓储服务公司,配套芜申运河定埠港码头和物流园区发展,通过服务企业实现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一系列举措,2020年,周家村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75万元。
致力绘就“新画卷” 用心用情建设生态美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郑万富也不忘狠抓生态治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魅力水乡”。为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郑万富积极奔走,一方面向乡镇领导寻计问策请求指点迷津,另一方面学习其他旅游乡村发展经验,挖掘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交汇点,通过创新旅游体验,满足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旅游需求,实现了特色资源的旅游化,为乡村的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通过创设“生态美超市”,实施积分制管理,引导村民对房前屋后的卫生进行改善和提升,创建美丽庭院,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引导村民自觉美化村庄环境,积极发展美丽经济。不仅如此,郑万富还提出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把美丽乡村建设、河长制、林长制等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执行,组织评选“最美周家人”“十佳村民”,让美丽乡村内外兼修,“颜值”与“气质”齐升。
岁月悠悠,胥河长流。五年来,郑万富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党建为引领,周家村产业兴旺取得实效,村域规划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共治共建共享理念深人人心,郑万富用真情书写了一个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奋斗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