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共产党员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皖美村支书】陶德顺:坚守初心,当好梅村发展“领路人”

发布时间:2021-07-13 来源:郎溪先锋网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六月的梅村,艳阳高照,轻风吹拂。端午时节,栀子花开,花香四溢的郎涛路就成了梅村村“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一批周边村民到此散步拍照游玩。

  梅村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村民的获得感溢于言表,而带领大家把昔日破败的小乡村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正是现任梅村村党总支书记的陶德顺。

  今年53岁的陶德顺,在村任职长达27年。27年间,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践行初心,将青春奉献给了农村。2004年5月,陶德顺成功当选梅村村党总支书记。在他带领下,梅村村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首批美好乡村、安徽省生态村、第五届省文明村镇、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市“十强村党组织”、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廉政文化进农村示范点、全县“五个好”村党组织。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宣城市美好乡村先进个人”、“宣城市优秀党组织书记”、“郎溪县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郎溪县首届“十佳村干部”等荣誉称号。

抓班子带队伍 他是支部建设的“掌舵手”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只有支部的战斗力强了,党员群众才会支持,梅村才能有发展。作为村书记,我一定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带着大家过上好日子。”这是陶德顺向梅村全体党员和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他大力推进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积极培养工作积极、热情较高、素质较好的年轻后备干部,为村党组织持续注入新鲜血液。扎实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定期组织召开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讲党课等主题活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各项制度执行,党内组织生活进一步规范,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明显增强。注重党小组之家建设,积极探索“党小组之家+”新模式,引导和带领本村党员积极投身乡村治理、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党员群众共谋梅村发展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显著提升。

谋发展促增收 他是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村集体经济上不去,群众不可能满意”,陶德顺心里明白,发展才是硬道理,如何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才是关键。在基础薄弱,可利用资源少的情况下,他带领村“两委”班子集思广益、创新思路,积极向上争取800多亩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大大增加粮食种植亩产量。盘活村级资产,争取土桥水库除险扩容加固项目后,将500亩面积的土桥水库外包,发展水产养殖,年租金由原来的0.8万元增加到6万元。为了产业发展多样化,陶德顺带领村民组长们、大户外出学习,鼓励大家发展家庭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村内现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00多亩,杜家组村民桑明旭,通过大棚种植薄荷网上销售,年销售额逾60万元,不仅自己富了,还带动周边十几人就业,给每个家庭增加2000元左右年家庭收入。在陶德顺的带领下,梅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04年的2万元壮大到2020年的45.3万元,2021年预计突破50万元,即将完成经济薄弱村到经济强村的蜕变。

强基础惠民生 他是心系群众的“当家人”


  让村里变得更美,一直都是陶德顺最大的心愿,也是他兢兢业业奋斗的动力。近年来,他主动申报“一事一议”项目,多方筹措资金,辖区内16个村民组全部完成道路硬化,农产品运输和村民出行变得方便起来。他积极争取将6.5公里郎涛路“白改黑”,在路两侧种植了香樟、银杏树和栀子花,每当端午时节,花香四溢的郎涛路就成了梅村村“网红打卡地”,吸引了一批周边村民到此散步拍照游玩。2016年,为了加强梅村村与高速连接线对接,他又带领“两委”班子多次到村民组调研,遍访民意,最终制定了修建杜家组到迎宾大道快速通道的方案,道路修成后,极大的方便了周边交通。他还结合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完成16个自然村村居环境整治,完成了12个自然村村庄亮化工程。

  2020年,为了打造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陶德顺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施工现场勘察施工进度,协调施工队和群众矛盾,带领监督理事会成员监督工程质量。整个工程期间,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了梅村徽韵中心村建设工作,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变成“城市”和“花园”,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这些惠民举措,让村民们实实在在的受益,每提到“陶书记”,村民们都是竖起大拇指,交口称赞。

  如今,在陶德顺的带领下,梅村村各项事业都得了发展,村民的日子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面对“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和城东新区发展的新机遇,陶德顺一如既往身先士卒,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共谋高质量发展,共建美丽梅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