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平同志自2002年4月新和村党组织换届当选为新和村党支部书记(现为新和村党总支书记)后一直连任至今,19年间,新和村在他的带领下,从“贫困村”蜕变为全省“三变”改革试点成功的典型,以“三变”试点改革为契机,盘活了村集体300亩林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6.92万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达50.15万元,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65.47万元,是安徽省经济强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美好乡村、省级森林村庄、宣城市文明村、宣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十八年 何曾弹指一挥间
1983年,因为家里穷,张宗平主动放弃学业回到家里,陪着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对繁重的农活,张宗平不仅没有叫苦,而且还做的井井有条,村里的一些老人看了都忍不住啧啧称赞。张宗平的认真与勤劳很快被当时的村支书知道了,他主动上门跟张宗平谈心,走时告诉张宗平,要他明天到村委会找他。第二天,张宗平迈进了村委会的大门。
这一步跨出去,就是整整三十八年。
六年的村团支部书记、三年的村会计工作,使张宗平不断成长起来。2002年4月,新和村党支部换届,张宗平没想到,参会的65个党员有63人投了他的票。
箭在弦上,不发不行了。就这样,张宗平当起了新和村党支部书记。
既然大家相信我,我总得干点事
“既然大家相信我,我总得为百姓干点什么,不求百姓夸我好,起码得让自己心安。”
新和村是以一个农业生产为主的村,上任后,张宗平主动与省烟草公司取得了联系,在得到对方的支持后,他开始引导村民发展烟叶生产。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他还带头种起了烟叶。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新和村的烟叶很快发展起来,从最初的十几亩到几十亩,再到上百亩。如今,新和村种植面积达到1500余亩,不仅率先成为十字镇第一个烟叶“千亩村”,而且还是全县烟叶种植面积最多的行政村,每年该村烟叶总产值达700万元。
为了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2014年将张村组、泥巴沟组山场500多亩土地发包给外地客商,苗木基地发展到3500亩,为村民增加租金及劳务收入180多万元;2015年将骆村组、前冲组山场900多亩土地发包给外地客商,种植油茶、黄茶、雷竹等,为村民增加租金及劳务收入150多万元,并带动了全村5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就业问题;2016年将张村、前冲等村民组山场500多亩土地发包给外地客商,种植黄茶、雷竹、苗木等,为村民增加租金及劳务收入50多万元。近几年,张宗平积极利用新和村境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响应上级号召,致力于发展乡村旅游,走绿色发展道路,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一队”齐心协力连续举办了三届“新和樱花节”,相关活动报道荣登央视新闻联播频道。此外,他还利用上级扶持政策建设民宿,发展旅游,先后投入2000万元用于乡村振兴建设,恢复了新和村内的郎溪古八景之一“石涧春和”,建设完成了荷花塘景观,并成功招商引资对筠湖休闲基地的建设,每年能够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多跟百姓说说话,事情大多能办好
“多往百姓家里走走,多跟他们唠叨唠叨,事情大都能办好。”这是张宗平这些年来办事的秘诀。正是有了这样的秘诀,近年来新和村治安稳定,村民关系和谐,更是没有一位群众到市县上访。
“多亏了张书记,才让我捡回一条命。”村民紫国良感慨的说道。紫国良是新和村“有名”的贫困户,一家三口因病致贫。老婆苏长美精神残疾二级,儿子紫彪语言障碍四级、智力障碍四级,紫国良肢体三级。多年来生活拮据,连他本人都对生活丧失信心,张宗平书记多次来到他家进行走访帮助,经常带些粮油和衣物接济他们。“去年有一次,我又犯病了,老伴儿头脑不清楚,我儿子只认识张书记家的路,连夜跑到张书记家,张书记二话没说,过来背着我就往医院跑。医生说,再晚一点,就没命了。”
为了帮助紫国良家顺利脱贫,张宗平帮助他儿子紫彪在天子粉丝厂找了一份工,村里面需要短工的就第一时间联系紫国良,他们全家人通过“三变”改革,顺利成为股民。在2016年一家三口顺利脱贫,“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多亏了有张书记这样的好人,我们生活也有了新的希望。”这是紫国良尝尝挂在嘴边的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次下队,只要有点时间,张宗平都要去看看村里的五保老人或困难群众。每年年末,他都雷打不动地给双目失明的陈永祥等几位老人送去200元慰问金。只要在李西成、王学生等一些五保老人和困难群众面前提起张宗平,你总会听到一句话:“他是一个好支书!”
三十八年,一万三千多个日子;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豪迈青年,如今却已鬓角满白发。然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支部”;全县“十佳基层党组织”、“一村一品”示范村、“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目标考核连续五年荣获全镇第一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组织书记”“先进计生工作者”……新和村村委会里那一面面奖牌,是对他勤奋工作的最好见证,村民们含着幸福和希望的眼神,是对他多年奉献的最高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